深圳temu美工

兼职美工 许世友退居二线回老家,却遭子女反对,他说:脱下军装我还是农民

发布日期:2024-07-29 11:40    点击次数:51

兼职美工 许世友退居二线回老家,却遭子女反对,他说:脱下军装我还是农民

许世友出生清贫,半生戎马,晚年退居二线后,他的身上有农民的朴实和敦厚,有军人的武勇和强悍,还有少林和尚的淡泊和超越。在日常生活中,许世友不喝牛奶喝稀饭,不吃鸡蛋吃馒头,不穿便装穿军装,不穿皮鞋穿草鞋。

1985年许世友去世后,他没给子女留下任何钱财,留下的只有两把军刀,四双草鞋,人称“草履将军”。

许世友——人民的将军

许世友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新县许家洼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,由于家境贫寒,他很小就给武术师傅当杂役,后来去少林寺学习武功。1926年8月,许世友在武汉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当连长,并在连内共产党员的影响下逐渐接受革命思想,并于同年9月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,投身于革命。

1927年8月,随着蒋介石、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,革命处于低潮时期,许世友毅然决然地加入共产党。此后,他经历了鄂豫皖苏区、川陕苏区的反“围剿”和长征等。

1935年8月下旬,中央红军长征北上走出草地时,没想到却遭到国民党军的“堵截”。就在这个时候,许世友奉命率领红四方面军第4军和红30军的战士,和敌军激战两天两夜,最终全歼敌军,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大门,为红军长征胜利作出突出贡献。

许世友的出身和经历令他深知民间疾苦,和老百姓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血肉关系。尽管他的职务和地位越来越高,但他和老百姓间的关系却不曾发生改变,反而成为他竭诚尽心于国计民生的“原动力”。

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,最令许世友难过的便是战士和群众吃不饱饭。这天,许世友没有提前打招呼,就带着警卫员去视察上海警备区南京路上的八连,准备来个“突然袭击”。当时刚好快开饭了,他和警卫员径直来到厨房,没想到却看到十分“寡淡”的一幕——菜无荤腥,清汤寡水。

许世友有些生气地问匆匆赶来的连长:“战士们每天就吃这些,他们能吃饱吗?”连长看了许世友一眼,然后小声说:“还可以吧……”许世友说:“你这不是在说谎吗?这样的饭菜怎么可能吃得饱?吃不饱,拿什么来保护国家,保护百姓?”

连长被许世友骂得有些抬不起头,他吞吞吐吐地说:“咱们连队粮食定量不够,菜钱也比较少,所以只能做这样的饭菜。”

许世友和战士们吃了一顿饭后,回去就指示上海警备区的领导:“你在郊区划分一块菜地给八连,再建一个养猪场。既然没有多余的钱财,那么就让他们自力更生解决副食品补助的问题。”

自从担任江苏省革委会主任以后,许世友就经常下乡视察。

一天,许世友来到苏北,路上遇见几个要饭的,他便下车询问:“你们是哪里人?怎么会在这里乞讨呢?”其中一个胆子大的说:“我们是淮阴人,没办法,吃不饱饭只能出来要饭了。”许世友点点头,没有说话。

当许世友一行人来到淮阴地区,当即找到当地领导:“你们身为领导,一定要安排好群众的生活,不能让他们出去讨饭。”谁曾想淮阴地区的领导不以为然,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反而说:“这不能怪我们管理不善,苏北老百姓不管能不能吃饱饭,他们都喜欢出去讨饭,这是他们的习惯。”

许世友听到这里瞬间怒了,他说:“我见你就没有这种习惯,你怎么不出去讨饭呢?你出去讨个我看看?”淮阴地区的领导被许世友说得心虚,也就不敢说话了。

在下乡视察过程中,许世友发现苏南和苏北还有很多地方的农村没有脱贫,大多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,和解放初期差不多,有的地方的百姓甚至吃不饱穿不暖,需要靠政府接济才能生活下去。得知这些情况后,许世友决定召开全省县以上干部会议,统一认识。

在会上,许世友主要批评当地的错误做法:

“老百姓们连鸡蛋都吃不上,这还算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?鸡是社员的‘小银行’,社员们的零花钱有多少,全靠鸡屁股,要用鸡蛋去换油盐酱醋,我就不信就养几只鸡就能变成资本主义!”

许世友的讲话在一定程度打消了各级干部头脑内的条条框框,令江苏农村的家庭副业很快就搞了上去。

许世友退居二线,家人产生不满

生活中的许世友始终保持着简朴本色,他不讲究穿衣,经常穿一件旧军服,袖口都穿得脱线了,他看见也只是用剪刀剪掉,然后继续穿。据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说:“首长对生活用品也不挑剔,我们买什么,他就用什么。”

许世友的一日三餐也很简单,早上通常情况下是馒头配小菜;中午和晚上相对来说丰盛点,不过虽然有两荤两素,但量却很少;他长期睡硬板床,乘坐的是一辆普通的吉普车,机关好几次说要给他换一辆小轿车,他硬是不同意。

1980年,刚被选举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许世友,向党中央提出一个请求:“我的身体无法适应北京的气候,兼职美工还请组织同意我能去南京休养。”为了许世友的健康,党中央同意了他的请求。

许世友来到南京后,住进中山陵8号楼,他住进8号楼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改造院落。靠围墙边的那些灌木丛都被锯掉了,换上一排猪圈,里面圈养了几头小猪;楼房西边的苗圃也被铲平了,被挖成一个小鱼塘,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鱼苗;楼后被平成菜地,这里种过水稻、地瓜和各种蔬菜。

许世友去南京休养,换而言之就是退居二线,然而令人意外的是,他本人和党中央都同意了,他的妻儿却十分不满。为了表示自己的不满,妻子田普甚至好几个星期都没去南京看望他。

这天,田普破天荒来到中山陵8号楼看望许世友,这令他十分高兴,当即拿来自己种下的花果蔬菜,说:“这都是我自己种的,你尝尝,看看好不好吃?”田普看了许世友一眼,无奈道:“孩子们都不同意你退居二线,你怎么就是不听呢?”

许世友咬了一口苹果,说:“儿孙自有儿孙福,我本身就是农民出身,如今年纪大了,想退下来当农民又有什么错呢?我脱下军装还是农民嘛!以后的路他们自己闯吧,我不管他们,他们也不要管我,你说对不对?”田普叹了一口气,没有说话。

许世友是一名老兵,他习惯一年四季都穿草绿色的军装。然而随着1985年5月1日,全军统一换发新式军服后,数百万官兵一夜之间告别了“一颗红星头上戴,革命红旗挂两边”为标志的时代,人人戴上大帽檐,干部还换上毛呢服、黑皮鞋。

由于军委规定“凡是退出现役或者不在军中担任职务的干部,一律不发新军装”,这也令许世友等习惯穿军装的干部们有些不适应。许世友也意识到,在自己的衣橱里,除了部队发的衣服外,他找不到其他可以穿的衣服了。

这年2月,邓小平在王震的陪同下来到南京。一些曾在军队内担任过高级将领职务的干部得知这件事后,纷纷情许世友向邓小平反应一下他们想穿新式军服的想法。邓小平和许世友怎样交谈的,大家不得而知,但在接下来的军委扩大会议上,邓小平这样说:

“今年5月份,全军上下都换了新的军装,那么之前退下来的老同志能不能发新的军服呢?从感情方面来讲,这些老同志在过去几十年内为国家冲锋陷阵,给他们发套军服没什么大不了的。但如果真的这样做,岂不是破了规矩?因此,现在我们面临一个问题:究竟是照顾感情重要,还是遵守规矩重要呢?相信很多老同志都会懂得一个道理,立下一条好规矩要重要的多!”

从这以后,许世友再也不提换军装的事情,他带头遵守规矩……

从不搞特殊的许世友

20世纪80年代初,许世友的长子许光从河南新县老家来到南京看望父亲。许世友特意抽出时间和儿子交谈,询问他在家里的生活和工作情况。许世友一边听儿子回答,一边注视着儿子,心中充满了愧疚,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?

许光出生的时候就没见过自己的父亲,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抓不到许世友,便开始骚扰他的家人。许光的母亲被国民党反动派硬逼着改嫁了,他也只能跟着年迈的奶奶四处流浪。直到1949年济南解放后,17岁的许光才第一次见到父亲。

1950年,许光被送到学校补习文化知识,由于他勤奋好学,成绩优秀,因此毕业后就被提拔为新中国海军第一批舰艇指挥员。他本来有大好前途,但却因奶奶年纪越来越大,父亲工作忙没空回去尽孝,而代替父亲伺候奶奶,回到河南新县来到武装部工作。

许光在新县武装部一干就是20多年,期间他勤勤恳恳,任劳任怨,但职务却不高不低,是个副部长。和同期入伍的大多数战士相比,他的职务有些低。许光想让父亲帮自己说说好话,提提职务,没想到许世友却怒斥道:

“你当过几次敢死队?受过几次伤?给人民做了怎样了不起的贡献?如果一样没有的话,就别求这求那,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!”

许光深知如果自己不是要回家乡照顾奶奶,凭借他当时的成绩,很有可能就当上将军了。尽管他心里十分委屈,但没敢说出来,更被说再向父亲提及职务的事情了。后来服役年龄到了,许光便转业到新县担任人大副主任,直到退休。

许世友共有7个孩子,不管是心有愧疚的长子,还是最疼爱的小女儿,他们谁也没能沾上父亲的光。在许世友去世前,他们都是部队团以下的干部或者是转业人员。

对儿子如此,对孙子也不例外。许世友的大孙子许道昆从部队退伍后,想让爷爷帮自己说说话,安排一个好工作,没想到他不仅没安排,还批评开了:

“你当了3年兵就想着复员,连一天也没有超期服役,肯定不是一个好兵。既然不是好兵,你还指望我给你安排什么工作?你还是回家种田,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吧!”





Powered by 深圳temu美工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23-2024 鄂ICP备2023020028号-1 武汉承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